蛇年新程启,大家都陆续开始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和各种关系都与《民法典》息息相关。了解《民法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法律风险。下面和小检献上精心挑选《民法典》部分重要内容,做成“法治大礼包”送给各位。
赠与财产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除外。比如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从法律意义上讲属于赠与行为,当孩子或者监护人表示接受、钱款发生转移之时,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帮孩子保管压岁钱,但无权随意处置。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儿童在滑雪时撞倒游客致其损伤的案例,某法院就判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小明、小亮造成张女士的损害,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同时,如果滑雪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也需承担相应责任。比如该案中滑雪场因无法证明事发当天有相应的标识提醒或人员进行引导和提醒,且在张女士受伤后未积极救助,被判承担40%的责任。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这就要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杜绝高空抛物行为,不仅是为了他人安全,也是避免自己承担法律责任。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
民间借贷需谨慎
在借钱给他人时,务必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明确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还款时间等关键条款 。如果亲戚朋友借钱后不还,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若借款人“失联”,法院也会通过多种方式送达传票,保障出借人的权益。比如紫阳县的李某借钱给某亲戚蔡某,蔡某到期不还还“失踪”,李某诉至法院后,法院通过各种途径联系蔡某,并最终促成调解,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